对早期文章写作方式的分析
评分: 0+x

一.前言

本文旨在尝试解析出后室早期文章的写作方式,也就是在讨论一种可能的对于「后室味」的解释。本篇文章仅作为参考,并非要求各位强制如此撰写文章。那么,让我们开始。

二.思路分析

我们先来看一段文字:

这些地方并不像现实一般界限分明——它们都是某人精神的宏观体现,是他们情绪的倒影;它们扭曲着、拙劣地模仿着现实,但其实不过是某个人意识中对现实概念的延伸,不过是在日复一日平凡生活中绝不会被提及的妄想。深入妄想,正如同游历梦境。我还不知道这里的探索是否永无止境,但我相信这些地方都是经历过它们之人脑中自成的臆念,正是他们的情感维持着这些空间的存在——情绪、思维,便是这方世界滋生、稳固的力量源泉。除了我们的想象,再也没有什么地方能出现这样的建筑;这正是为何穿梭其间时,我们总能感受到无边的孤独。它们是创造者抛诸脑后的遐想,无比熟悉,但又无比陌生。

看完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想法?这一段文字出自Level 37,也叫《崇高》,这部作品在Wikidot、Fandom和Liminal Archive都有投稿,且均获得精品。毫无疑问它有这个质量,因为其作者egglordegglord和崇高这部作品,第一次从上叙视角尝试了解析后室的风格,并且非常成功。

让我们再看回上段文字。「它们都是某人精神的宏观体现,是他们情绪的倒影」。这句话即是精简地对后室风格下的定义,也是作者对早期后室创作思路的本质洞察,这在后来也被Fandom EN的创作者们辩证地吸收后再次反过来用于创作之中。那么接下来,我们就顺着作者的思路,来详细谈谈这一种后室的创作思路。

它们扭曲着、拙劣地模仿着现实,但其实不过是某个人意识中对现实概念的延伸,不过是在日复一日平凡生活中绝不会被提及的妄想。

这句话对后室的环境的整体风格进行了一个归纳总结。提到了一个重要的点——对现实的概念。或者更准确易懂地说,对现实的经验所形成的概念。这是创作时的基础素材之一。

我还不知道这里的探索是否永无止境,但我相信这些地方都是经历过它们之人脑中自成的臆念,正是他们的情感维持着这些空间的存在——情绪、思维,便是这方世界滋生、稳固的力量源泉。

从这句话可以看到的关键词是——情绪、思维。这些东西既可以作为基础素材,也是你将素材进行「二次加工」所必须的东西。而二次加工,即是用象征和抽象的手法,将前文所述的基础素材加工为意象,再将这些意象组合成为一篇完整的文章。

接下来我们举个具体的例子,将笑魇这篇文章的基础素材及其意象进行一波简单的分析。其基础素材很简单,就是「对黑暗的恐惧心」,那么我们再往下看:

可以通过它们标志性的反光的双眼和在黑暗中闪闪发光的牙齿来识别它们。

避开笑魇的最好方法是保持眼神接触。

笑魇倾向于待在黑暗区域。

只有当你惊慌地逃跑,或者发出巨大的噪音时,实体才会开始攻击。

虽然传说它有一个身体,但人的肉眼无法看到,除此之外,我们并不知道它还有什么生物学特性。

这便是笑魇的主要几个意象。那么现在你想想,你是否有过一个人在家里时,在睡觉前去关灯后,是不是突然会感觉特别惊慌,感觉身后有什么在,然后仓皇地跑进卧室的经历?这时你再看看上面几个意象,懂了吗?这就是一个将此类情形加工之后得到的一种潜藏于黑暗的生物,正体不明,但你知道它始终在那里,整个环境里唯一发着光的反而是它的眼睛和牙齿,而这又反衬、强调了环境的黑暗。

其他几种早期实体如窗户无面灵也可以被像这样分析其创作思路。应用到层级上也是同理,多去像这样读文章你就能慢慢摸清其中的套路。而这种「抽象」的创作手段,便是我们解析出的后室味的本质。

让我们再回到崇高这篇文里——

深入幻想,正如同游历梦境。

这句话其实说明了,后室只是某些地方像是人们的梦境一样。就像它像电子游戏、有阈限味一样,都是其表现形式恰好和这些东西相像,而这些并非是后室创作的根本。相对的,阈限只是一种表现形式,是许多可使用的意象中的一种,它从来不是后室味的本质。表现文章内核的手段不等于文章写作的目的,也就是说早期文章大多并非为了写阈限而写阈限。

总结一下的话,我们分析出的后室味所指的是

基础素材(情感、概念等)→二次加工(象征、抽象)→意象

这样的创作过程。最后得到的意象会因人而异。而意象就是文章最后呈现出来的各种东西,如环境、异常效应这些。阈限只是其中非常好用的一种意象而已,你完全可以在此种创作思路下写出各式各样的风格,意象的使用实际上是自由的。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从这一创作思路来看的话,后室其实和音乐、绘画这两者很接近,都是用某种方式演绎某种主题(基础素材),只不过它们演绎的方式分别是空间、音律、图形而已。那么就像音乐和绘画能够有各种各样的风格一样,后室的风格自然也会是多种多样的,并不一定需要局限于阈限。表现形式反而是最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形式之下,带有独属于自己的思考。要从文章内核看到你这个人,而不是一具干瘪的死尸。

那么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个概念——前反思

前反思是指某个事或物被直接给予给你,而你没有对这个给予的过程和内容进行思考,并且认为就应该是如此。比如,前反思的科学实在论者预设了场域由秩序开辟,相信整个世界都是有秩序的,并且认为这是理所当然,本来就是如此的。他们没有也不愿意反思为什么整个世界有秩序,以及自己是如何相信它的。1

很难懂对吧,让我们结合创作来解释一下。即创作者们没有深刻去反思过何为后室,而是将后室的环境所呈现的表象(即上文所说的意象)直接作为后室本身,并以此为基础来创作。也就是说接下来我们举出的例子仅仅只是不符合前文所述创作思路的作品。如果用一篇更加具体的文章来作为代表,那么便是Level C-310

Level C-310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其陆地面积约有2900km³,海域面积未知。这里充盈着丰富的物产资源,并发现有城邦以及原住民,他们称这片天地为“维塔伦蒂”。

很显然,这便是前反思。与其他的简单异世界2不同,其他的简异层级大多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异常效应,但本篇不同,作者将后室本身作为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异世界来创作。即便提到了许多实体但也都是一笔带过,而不像其他文章一样有着详实的描述。我们并非认为异世界百科一类文章不是好的创作题材,而是其并不适合基于后室的世界观来进行创作。从这篇文章里就可以看出——它与整个后室的联系性太低了,以至于它完全可以独立地写成一部异世界介绍文。这方面是我们在创作时应该考虑到的,在构建自己的世界的同时也要考虑与世界观的联系。

我们再来看另一篇文章——Level C-82

来到该层级一段时间的流浪者都会受到一种精神影响,该精神影响被判定为积极的有益的,效果包括但不限于减轻流浪者的悲伤、焦虑、偏执、暴躁,增加流浪者的平静与满足。

这里的精神效应它并不是符合前文提到的意象的概念,它只是一个现象,没有任何含义。这就是后室中简异的一个特点,它没有中间二次加工的过程,只把最初的基础素材,脑中的那几个概念直接写成文章,而并没有任何加工,没有让其变为自己的「心灵景观」。

是的,这确实符合我们上文所说的简异。纵观整篇文章。它就是什么什么样的神创造的一个空间,这个空间有一些近似于魔法的什么什么效应。从中看不到作者的二次思考,只有彼岸花作为了代表「死亡」的意象,但这又并不是我们上文提到的那种表现形式,只是在表现形式的建制上加上的意象,并不是任何基础素材的抽象反应。再看它的出入口,如果按照上文的创作思路来看,可以说这篇文章就是流浪者在后室会被创进的一个「异世界」。但即使站在我们的这种角度来看,这篇文章仍然具有其优秀之处,事实上其中描述的一个普通的流浪者在坠入后室之后的经历的确能引起共鸣。一个能够让读者代入、移情的故事能让后室更加地具有真实感。

三.阈限相关

那么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些基本概念。这些概念与我们之前的讨论息息相关。接下来提到的内容是在详细解释基于上文创作思路下的创作者们最常使用的意象——即阈限相关以及它们如何被适应于后室中。这里的内容可以留给那些喜欢阈限的人作为强化素材。它们的部分可能有些令人昏昏欲睡,但鉴于它们的重要性,打起精神来了解这些还是有必要的。

那么,首先,第一个概念是“阈限”,我相信许多人都听过这个概念。让我们先来看看百科中是怎么诠释它的:

阈限最早广泛应用于心理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阈限(Liminality)一词源自拉丁文“limen”(英语threshold,意思是极限),指“有间隙性的或者模棱两可的状态”。

很显然,阈限指的是一种间歇性或模棱两可的状态,而我们最常提到的阈限空间,也是如此。用最直接的语言来说: 阈限空间是人们所停留的两处之间的空间。最典型的阈限空间便是走廊,电梯等。提到阈限空间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个名词:非场所。这里引用维基百科对非场所的释义:

非場所(英語:non-place)是法國人類學家馬克·歐傑(Marc Augé)提出的一個新詞,指人類在其中短暫停留、保持匿名,且沒有足夠的重要意義而不被視為「場所」的人類學空間。非場所的例子有高速公路、酒店房間、機場和購物中心。

但是,對何為非場所的感知是十分主觀的:任何人都可將任一地點視為非場所或人際關係的交匯點。例如,對於每天在購物中心上班的人而言,購物中心並不是非場所。根據歐傑的觀點,非場所的概念與「人類學場所」的概念相對立。場所為人們提供了賦予其身份的空間,其中人們可以結識他人,與他們共用相同的社會性參照。相反,非場所不是人們相遇的空間,也不構成一個人群的參照。非場所不是人類長住的地方,個人在其中是匿名且獨行的。


可以看到,阈限空间之中几乎是完全包含了非场所,它们都代指一种过渡的空间。当然,相较于非场所,阈限空间不仅仅局限于此,这些奇异的空间有着许多的不同之处,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让人莫名产生不真实感、容易让人感到不安,觉得下一刻就要发生什么。阈限空间的阈限不仅仅是空间上的,也是时间上的。这使得午夜教室也成为了阈限空间——午夜空荡的教室作为了两日教学时教室的过渡。

让我们来看几张图片3

jannik-H3-IiB8xYOk-unsplash%20%282%29.jpg
scarbor-siu-JoKJYE6UXnQ-unsplash.jpg

这些图片都是阈限空间,你从这些图片中发现了什么共同点?让我们仔细瞧瞧。最容易发现的就是这些图片有着极强的纵深感,尤其是走廊一类。这些纵深感产生了指向性,使人感到压抑。而同样的,许多阈限空间擅长利用人们所熟知的景象,这些熟知的景象与其图片中所展现场景使你感到了熟悉感,但又同时营造了割裂感,因为本来应该有人在的地方现在什么都没有。

想象一下,当你处在这些场景之中你会感到极度的不安,这通常还有着一个重要因素——空间本身消解了人的主体性。你在空间中的存在不再是主体,这对于你所存在这里的意义产生了威胁。而后室不仅继承了这一点,还将其发扬光大——这也是后室的一个特色,它能够「强化」阈限空间。

“假如你不小心在错误的地方从现实中切出,你最终将坠入后室,这里只有腐臭的潮湿地毯,令人发狂的单调黄色,荧光灯全力运作发出的永无止境的嗡鸣,还有令人深陷其中的大约六亿平方英里随机分割的空荡房间。
倘若你听见有什么东西在附近徘徊,愿上帝保佑你吧,因为它一定也听见了你的声音……”

当我们再来回顾这段话,其中最具冲击力的便是六亿平方英里,让我们再次代入一下,当你位于这六亿平方英里之中,人的主体便被彻底的消解,你的存在也不在具有意义。这其中的原理与「巨物恐惧症」类似,皆为人类在面对一个无比巨大4的存在时感受到的无能为力。人类在前厅的地球上已经克服了自然,并开始利用改造自然环境,可以说人类是地球上的主体。但是当人类进入后室之后,我们知道后室是完全不同的另一个世界,无论它看起来多么像人类的造物所组成的空间,它都是另一个具有自己运行规律的自然。那么进入,或者说闯入其中的人类当然就回到了原点,回到了那个被自然所压迫的原始时期。

然而后室还不止于此,让我们看看Level 371的这段话:

Level 371为一由宽阔且形状复杂的空办公室所组成的无边界的巨大、单调的集合。所有这些办公室的地板上都经常散布有巨大敞开的孔洞,通向一个不断扩大,充满云朵的空间中。无序排列的房间可以是任何形状,无论其简单复杂与否,只要该形状本身是欧几里得的。墙壁自身为典型的灰泥材质,具有光滑的纹理与无法损伤的外形。房间通常为白色,蓝灰色与黄灰色的混合,并点缀着单调的白色。

有点长,对吧?但让我们把重心放到这里——Level 371为一由宽阔且形状复杂的空办公室所组成的无边界的巨大、单调的集合。从这句中我们能了解到Level 371是个无限大的超级办公室,这是显而易见的。

但,事情没有这么简单。你在许多文章中都能发现类似的描述,无论作者有意或是无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六亿平方英里无限大之间有着显著的不同。如果说这六亿平方英里是消解了人的主体与存在意义,那么无限大则是消解了空间本身对于人的客体意义。

随着你在空间中的不断探索,你会逐步的了解到空间的种种属性,而无限,便直接使这种可能性告吹,也就最直接地消解了空间的客体性。当你身处前厅之时,所有的空间都是有限的,但后室不同,这里是现实错误的集合,异常的空间尺度便是对这最直观的体现。无限尺度的空间脱离了人们所认知的范畴,也脱离其原本的功效——因为它们看起来都是人类的造物,如走廊或道路等,但现在,一条道路可以永远没有尽头——即丧失了连接两个目的地的功效。而流浪者则必须在其中生存。此时让我们再次回顾前面的非场所的概念,可以看到,阈限空间的后室层级它看起来就是这样——看起来应该是非场所的地方却成为了「场所」。

哦天,你看到了这里。希望你没有走神,通过我们上面的讲解,我们浅显的了解了阈限空间、非场所,以及早期后室之中空间的特点。这些有助于我们在创作时把握住空间描绘的重点。

四.结语

看了这些之后想必各位已经对于我们所阐述的东西有了一定的认识。当然,本篇文章所讨论的也只是后室味的一种可能。后室是一个包容的题材,在座的各位都能去创作只属于自己的后室。在文章的最后,感谢各位能看到这里。再次感谢。

除非特别注明,本页内容采用以下授权方式: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3.0 License